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清明节作为我们的传统节日,每逢这样的日子,人们总是要去墓园祭扫,以寄托对故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茶和清明节有什么关系呢?
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要祭扫的,而茶作为一种祭品,早在两晋时期便已经兴起。当时主要是南方一些地区,而黄河流域一带兴起以茶为祭,则应该是唐代中期以后。古人视死如视生,生前享用的物品,死后也要能够享用。而茶作为一种宫廷和民间都喜爱的饮品,作为祭品就不足为怪了。
茶叶作为祭品,无论是尊天敬地或拜佛祭祖,比一般以茶为礼,要更虔诚、讲究一些。皇室用于祭典的,全部是进贡的上好茶叶。一般寺庙中用于祭佛的,也是选用最好的茶叶。如《蛮瓯志》记称:“《觉林院志》崇收茶三等:待客以惊雷荚(中等茶),自奉以萱草带(下等茶),供佛以紫茸香(上等茶)。盖最上以供佛,而最下以自奉也。”从此段记载中不难看出,以茶为祭的普遍和以茶为祭的受重视程度。
我国古代用茶做祭,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:一是在茶碗、茶盏中注入茶水;二是不煮泡只放以干茶;三是不放茶,只放置茶壶、茶盅作象征。但也有例外,如明徐献忠《吴兴掌故集》载:“我朝太祖皇帝喜顾渚茶,今定制,岁贡奉三十二斤,清明(前)二日,县官亲诣采造,进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。”在宜兴的县志中,也有类似的记载。这就是说,在明永乐迁都北京以后,宜兴、长兴除向北京进贡芽茶以外,还要在清明前二日,各贡几十斤茶叶供奉先殿祭祖焚化。
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,还叫上巳节,古时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日举行,主要风俗是踏青、祓禊,意思就是临河洗浴,以祈福消灾,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上巳节祓禊所成,古代生活条件不太好,不像现在什么暖气冷气都有,一切靠天吃饭取暖,古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,急需春天的暖风陶醉一下,精神调整调整,晋代的陆机有诗写到,迟迟暮春日,天气柔且嘉,元吉隆初巳,濯秽游黄河,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。
后来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了踏青节,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说“少年分日作遨游,不用清明兼上巳。”
明前后,大地回春;草长莺飞,细雨纷纷;春寒乍暖正是茶农采茶制茶的时节清明前采摘的茶,称明前茶。得季节之神髓,时令之精华带些许初春的寒意,却有香甜醇滑的惊艳。最早供皇室“清明会”祭天祀祖之用因此,清明节也是品尝明前茶的好时候。